慢性鳞状中耳炎

starstarstarstarstar
356345 条评价

作者: 医知苑
最后更新时间: 2024-04-12

作者: 医知苑
最后更新时间: 2024-04-12

介绍

慢性中耳炎 (COM)是一种中耳炎症性疾病。其特征是持续或反复出现耳部分泌物。

现在大多数分类将慢性中耳炎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

  • 鳞状细胞癌——由于鼓膜回缩而发生,并与胆脂瘤的形成有关
  • 粘膜——由于鼓膜穿孔和随后的中耳粘膜炎症而发生;它也被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

在本文中,我们将探讨 慢性鳞状中耳炎的危险因素、临床特征和治疗。

病理生理学

鳞状慢性中耳炎可以是先天性*或后天性的,但大多数是后天性的。

获得性疾病中,确切的病理生理学尚不清楚,但被认为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中耳负压造成的。

结果会留下一个空间袋,称为回缩袋(图 1)。这些囊袋最初是自我清洁的,但有些可能会变窄,并捕获角化的鳞状细胞碎片,导致形成囊肿样结构,可能演变成胆脂瘤(图2)。

*先天性疾病见于无耳部手术史、无鼓膜穿孔或回缩的患者;事实上,先天性胆脂瘤代表中耳腔内的表皮样囊肿

图 1 – 示意图显示可能导致胆脂瘤的囊袋的潜在位置

因此,“胆脂瘤”是一个误称,因为该疾病中不存在胆固醇或肿瘤样过程。然而,碎片上存在超级感染可能会导致脓性分泌物。

不可能准确预测哪些囊袋将继续形成胆脂瘤,那些位于鼓膜“上窦”(后上)方面的囊袋被认为是高风险的,而那些位于“管鼓室”的囊袋则被认为是高风险的。 ’(前下)方面被认为是低风险的。

图 2 – 耳镜检查显示位于阁楼的胆脂瘤

胆脂瘤可诱发邻近颞骨炎症过程。这可能导致小骨(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)、半规管(导致眩晕)、耳蜗(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)和面(面神经麻痹)局部破坏。

最严重的情况下,可能会侵蚀颅内腔,导致危及生命的脑膜炎、颅内脓肿和窦血栓形成。

风险因素

中耳疾病,如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既往耳科手术,都是已知的胆脂瘤危险因素。该病在儿童中也有更具侵袭性的临床病程

临床表现

在疾病的“非活动”阶段,即形成回缩袋的阶段,患者可能没有症状

当胆脂瘤形成时,患者可能会出现传导性听力损失。也可能出现脓性耳分泌物,这可能对局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。

耳蜗的任何骨质破坏都可能伴有感音神经成分,而其他局部骨质破坏则可能导致耳鸣眩晕面神经麻痹。重要的是,耳痛并不是一个常见特征。

临床诊断是在检查过程中通过 耳镜检查在阁楼区域看到珍珠状、角质化或蜡状肿块而做出的(图 2)。当鼓膜穿孔时,最容易看到这些现象,为中耳提供了一个窗口。

调查

作为检查的一部分,所有患者都应该接受纯音听力图,以客观地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。

必须进行岩颞骨 CT 扫描图 3)以指导临床怀疑和术前手术计划

图 3 – CT 扫描中看到的胆脂瘤(圆圈)

管理

胆脂瘤最终治疗方法手术旨在切除整个胆脂瘤,否则它会复发。

大多数手术方法涉及创建乳突腔,从而去除胆脂瘤 通过钻掉气泡来清理”乳突。传统上使用耳后或耳前切口进入乳突(尽管越来越多地可以通过内窥镜进入)。

根据胆脂瘤造成的损伤,可以重建小骨手术的目的不是恢复听力,而是阻止破坏性病变的进展,创造一个“安全、干燥的耳朵”。

关键点

  • 鳞状 COM 因鼓膜回缩而发生,并与胆脂瘤的形成有关
  • 患者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,但没有发烧或耳痛
  • 如果怀疑胆脂瘤,可以在临床检查期间观察到,并通过 CT 成像进一步评估
  • 胆脂瘤的最终治疗方法是手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