硬膜下血肿

starstarstarstarstar
356345 条评价

作者: 医知苑
最后更新时间: 2024-04-13

作者: 医知苑
最后更新时间: 2024-04-13

介绍

硬膜下血肿SDH) 是在硬膜下腔(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空间)中形成的血液聚集(图 1)。

它们可分为急性(损伤后 < 3 天)、亚急性(3-21 天)或慢性SDH(> 21 天),或简单(无相关实质损伤)与复杂(相关潜在实质损伤)

病理生理学

SDH 的出血是由于从皮质穿过硬脑膜静脉窦的桥静脉撕裂而导致的,该静脉很容易受到减速损伤。

这随后导致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血液积聚,导致颅内压(ICP) 逐渐升高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导致脑疝和脑干死亡。

图 1 – 脑膜及其与头骨和大脑的关系的概述

风险因素

大多数急性 SDH 是由于创伤引起的,但也可能在没有任何创伤的情况下发生(通常为慢性 SDH)。

SDH 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*、酗酒癫痫症(容易跌倒和头部受伤)以及患有凝血障碍或服用抗凝剂的人。

*由于脑萎缩,桥静脉更容易撕裂,导致这些静脉拉伸

图 2 – 展示颅内出血类型的图表(A)轴向视图和(B)冠状视图; EDH = 硬膜外血肿、SDH = 硬膜下血肿、SAH = 蛛网膜下腔出血、IPH = 实质内出血

临床表现

患者可出现临床特征,包括意识水平改变头痛局灶性神经病学、颅内压升高的特征(例如视力模糊、头痛加重),甚至癫痫发作。

急性SDH的临床特征出现得很快,而慢性SDH的临床特征在症状出现前有数周(甚至数月)的潜伏期。事实上,最初的伤害可能相对微不足道或被遗忘,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最近酗酒的患者。

对于儿童,调查是否存在疑似 SDH 的其他伤害非常重要,因为可能存在非意外伤害的迹象。

鉴别诊断

对于急性SDH,主要区别包括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或梗死。

在慢性 SDH 中,其他差异包括占位性病变(例如肿瘤或脓肿)、脑膜炎脑炎痴呆

调查

患者应进行初始常规血常规检查,包括 FBC、CRP、U&E、LFT 和凝血,这也有助于评估鉴别诊断。任何所需的手术干预都需要一个小组和筛选。

对于疑似 SDH,黄金标准的初始成像方式*是头部非增强 CT 扫描(图 3)。 SDH 应显示一个半球上有新月形的血液聚集,有或没有相关的中线移位。

*头骨平片X光片可用于儿科的非意外伤害检查

CT 成像的时间变化

硬膜下血肿在 CT 成像上的表现会有所不同,具体取决于出现的时间:

  • 急性——弥漫性高密度
  • 亚急性 – 异质高密度或等密度
  • 慢性 SDH – 弥漫性低密度

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会表现为低密度血肿内的高密度区域。

管理

在急性情况下,应首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 A 到 E 评估。对 ICP 升高的任何担忧也应得到适当管理。

所有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都应适当逆转这一情况,这可能需要与血液学同事讨论。患者通常在出现 SDH 后 1 周内开始服用抗癫痫药物。

对于那些跌倒后出现 SDH 的人,还应该调查他们跌倒的潜在根本原因。这通常需要采用多学科方法,并根据需要听取老年科医生、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的意见。

图 3 – 左侧额顶硬膜下血肿(箭头)并伴有中线移位

明确的管理

治疗应根据大小临床特征而定,实际上并非所有病例都需要手术。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小型急性 SDH,不会引起明显的中线移位或脑池侵犯,且没有任何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

当需要手术干预时,对于急性 SDH,通常会进行创伤性开颅皮瓣手术,从而在颅骨上形成一个大开口,以排出血肿并减轻相关的占位效应。对于大型急性SDH,通常存在显着的占位效应,因此手术时通常会省略骨瓣,称为去骨瓣减压术;对于较小的急性SDH,可适当在手术结束时更换骨瓣。

对于慢性 SDH,手术干预可以是钻孔开颅手术(带冲洗)或麻花钻开颅手术(放置引流管)。使用引流管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,且不会增加并发症。

并发症

SDH 后的并发症包括脑水肿颅内压升高、癫痫发作脑疝、持续植物人状态以及永久性神经或认知缺陷。 初次 SDH 后再次形成血肿的风险也会增加。

关键点

  • 硬膜下血肿 (SDH) 是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的血液聚集
  • 大多数急性 SDH 是由外伤引起的
  • 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水平改变、头痛、局灶性神经病学或 ICP 升高的特征
  • 黄金标准初步调查是通过非造影头部 CT 扫描